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华东交通大学:锚定乡村振兴主线 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落地生根

作者:马莉娅 饶家宁 崔婧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发布时间:2023-06-21

日前,华东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师生调研组再次来到江西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挽起袖子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共同探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方,力求把调查研究成果从“纸面”落到“地面”,由“想法”变成“做法”。

关山村地处偏远山区,过去是当地人尽皆知的贫困村,现为华东交通大学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该村受益于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目前已经脱贫,但在农产品种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智能化物流配送、清洁型卫生饮水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富裕乡村还显得比较落后,前几年的脱贫成果亟待巩固和发展。

“振兴不振兴,关键看乡村”“如何能发展,出路在科技”“校园有优势,师生当出力”该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师星掷地有声地说。创新创业学院紧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主线,发动师生树牢创新思维,构建以“项目”为靶向聚焦的破题点,成立9个调研组,先后12次来到关山村,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脚下有土,心中有谱。只有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才有攻坚克难的发言权。“走进大棚看一看,才知道果苗长得好不好。走进农家掏心窝,才知道村民过得怎么样。”该校驻关山村第一书记袁乐军动情地说。为了掌握关山村的一手情况,9个调研组在充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情况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测量无人机观测山林、果树、水源等实情,收集山村地形、地貌及农业种植大数据,通过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为推动关山村振兴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他们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数字化程度仍然不高,时下流行的电子调查问卷收集率较低。这让第一次深入乡村调研的师生们有些措手不及。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真实可靠,学生党员杨皓博临时变更问题设置和收集方式,变网上收为上门取,变纸上答为亲口问,让调查研究更加贴近乡村的实际,受到村民们的普遍欢迎。

长期以来,关山村饮用水处理缺乏统一规划,专业化水平较低,监测体系不够完善,饮用水也具有一定的健康隐患。而且,村民居住比较分散,自来水管道的铺设成本高,村民们也已习惯传统的饮用方式,并不接受自来水。学生党员蒋李丽发现问题后,主动当起“科技参谋”,建议她所在的团队集智攻关,开发一个成本较低的新型净水装置。这一装置,采用活性砂和活性炭结合的净水方式,对净水成本一再进行优化,最终设计出“双活性PP棉一体式净水装置”。“这个办法,价格比市场价低,滤芯使用周期也有3至5年,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没想到这些娃娃真能为我们办事。”一位村民感激地说道。

调研中他们还发现,乡村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然突出,不少快递包裹很难送到乡村,村民只能自己想办法到镇上自取。同时,因为物流不便,外地人对当地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生产积极性。为此,他们找到当地菜鸟驿站公司,共同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供应链,依靠真实数据,进行合理化配置,建立物流连接机制,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极大方便了农产品进出,有效解决了乡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关山油香盖天下”团队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为关山村设计IP形象,从乡村产业提升角度,破解关山村农产品知名度不高等问题。“继续扩大种植水稻、红薯、玉米、油菜、高山油茶、橘子、红美人果冻橙、草莓秧等经济类农作物,可以带动村民增产增收”学生党员周亭说。

“行至关山处,坐享农产时”团队还深挖关山村独有的旅游资源,在该校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研究院支持下,结合VR专业背景提出建设“侏罗纪VR体验馆”。此外,他们还根据关山村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提出构建新型民宿和农家乐产业的建议,推动果业采摘、“农家乐”餐饮和休闲度假民宿等产业发展。

半年来,该校调研团队走出去、静下心、沉下身,利用自身优势对关山村高质量发展支招献策,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也让学生党员对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强的使命担当。“从小我生在农村,我的梦想就是长大后考上大学去大城市发展。”学生党员鲍子颖说,“而现在我觉得学习知识更应该回到农村,为生养我的土地贡献青春力量。”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22461/6972046